查看原文
其他

患者的主观感受很重要!

2016-12-31 肖相如 肖相如频道

版权声明:本文原创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肖相如频道(ID:xiaoxiangru0011),尊重知识和劳动,无需授权即可转载,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。



【原文】

病人身大热,反欲得衣者,热在皮肤,寒在骨髓也;身大寒,反不欲近衣者,寒在皮肤,热在骨髓也。(11)


【词解】

 ① 皮肤:言其浅表,指外。

 ② 骨髓:代表深层,指在里。


【讲解】

这条原文从病人的喜恶,即病人的主观感受来辨真寒假热、真热假寒证。


有些教材将本条列于“太阳病变证”一节。我认为它属于“太阳病纲要”,而非“太阳病变证”。


 一 


本条当与第7条结合起来看,第7条指出:“病有发热恶寒者,发于阳也;无热恶寒者,发于阴也。”这在一般情况下是适宜的,但在表象与本质不一致的情况下,则应透过寒热的现象去探求疾病的本质,也就是本条文所述的辨寒热真假的方法。


 二 


身大热与欲近衣、身大寒与不欲近衣是两对矛盾的现象,如何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呢?


本条指出,病人的喜恶更加能反映疾病的本质。“皮肤”指在外的、表浅的,“骨髓”指内在的、深层的。皮肤与骨髓,分别代表表象与实质。


病人身大热,欲得近衣,这是由于阴寒内盛,虚阳浮越于外所致,因此身大热在皮肤,属外有假热,欲得近衣是寒在骨髓,属内有真寒。


而病人身大寒,反不欲近衣是里热过盛,阳郁不达所致,因此身大寒是寒在皮肤,属外有假寒,不欲近衣是热在骨髓,属内有真热。前者为“寒极似热”,后者为“热极似寒”。


本条从病人的喜恶来辨寒热的真假,仅为举例而已。临证必须结合全部脉证,仔细推敲,详细辨证,方得无误。兹列寒热真假辨别于下,以供参考。


 三 


真寒假热(阴证似阳)


望诊

舌:舌淡苔白;舌苔黑、滑腻

面:两颧色红如妆,不红部则白中带青

神:有时烦躁,状若阳证,但精神萎顿

闻诊

语声低微,气息微弱

无秽恶气味,大便无臭气

问诊

身大热,反欲近衣,喜近火炉,口不渴,或渴喜热饮,或渴不多饮。小便清,大便自利或秘或有喉痛,但并不红肿

切诊

脉:虽浮数,按之无力;细微欲绝

腹:胸腹部按之不蒸手,初按似热,久按则不热


真热假寒(阳证似阴)


望诊

舌:舌苔白、质糙;舌绛刺裂

面:面色虽灰滞,但目张则炯炯有神

神:神情昏昏,状若阴证,但或时躁热,扬手掷足,谵语

闻诊

语声扬厉,气粗息壮

热气臭秽喷人,大便臭秽难闻

问诊

身大寒,反不欲近衣,口渴喜冷饮。小便赤涩,大便燥结或稀粪旁流,肛门灼热

切诊

脉:虽沉有力;浮取紧数,沉取坚实

腹:四肢虽冷,胸腹部必热蒸手


 四 


中医诊病治病除了要注重客观体征,还要注重病人的主观感受和好恶,这是与西医和西方近代科学有差异的地方。


西医注重客观体征和理化指标,不太注重病人的主观感受。比如,对于发烧,西医关心的是体温有多高,是什么热型,弛张热还是稽留热?并不关心病人在发烧的同时是恶寒还是恶热。对于口渴,西医关心的是一天病人喝多少毫升水,至于病人是喜欢喝热水,还是喜欢喝冷水,并不在乎。


中医为什么要注重主观感受呢?因为主观感受是生命存在才有的特征,是人的特征,没有主观感受就是没有生命的特征,就只是物,不是人。所以,注重主观感受就是注重人的特征,注重神的特征,就是注重形而上的层面。


病人的主观感受在中医诊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甚至也可以认为,在绝大多数的时候,没有病人的主观感受,诊断将变得十分困难,比如,发烧的同时是否恶寒、口渴是否欲饮、是欲热饮还冷饮等,这些都中医诊治的主要根据。


注重主观感受是人类医学的重要特征,并不是一提主观就是唯心主义的东西,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。


主观主义是有不好的地方,但是主观感受是人类认识世界,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,即使是客观存在,没有主观判断也是不行的。


所以,我们不能在中医现代化、科学化、标准化、客观化的浪潮中丧失自我,将中医的特点作为糟粕而抛弃。


猜你喜欢,点击可阅读原文:

网上看医生开药方,你真的放心吗?

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医生?

养生吃红薯?反正我不吃 | 舌尖上的中医


进入主菜单点击 已发精选  可查看更多“肾病肾虚”,“两性”,“伤寒”,“医案”和对中医讨论的相关文章。


健康|快乐|自由

肖相如频道
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

欢迎大家留言讨论

投稿请发送至:xiangru66@qq.com

新浪搜索:中医肖相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